四、舉賢
69. 子曰:「……汝聞用力為賢乎?進(jìn)賢為賢乎?」子貢曰:「進(jìn)賢賢哉!棺釉唬骸溉!(卷十 孔子家語) 【譯】孔子說:「……你知道是努力做事稱為賢明,還是舉薦賢才稱為賢明呢?子貢說:「舉薦賢才才是賢明。」孔子說:「對!
70. 忠臣之舉賢也,不避仇讎;其廢不肖也,不阿親近。(卷四十 韓子) 【譯】忠臣推薦賢能之人,不避仇怨者;廢黜不肖之人,不偏袒親近者。
一、尚道
71. 天命之謂性,率性之謂道,修道之謂教。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,可離非道也。(卷七 禮記) 【譯】人人具足的本善叫做性,隨順本性流露的行為叫做道,以道的標(biāo)準(zhǔn)來修正自己、感化他人,叫做教。道是時刻不能離開的,能夠離開的就不是道。
72. 保合大和,乃利貞。首出庶物,萬國咸寧。(卷一 周易) 【譯】天的運行,保持、調(diào)整著宇宙的和諧關(guān)系,才能使萬物祥和有益,永遠(yuǎn)純正。元首受到百姓的推崇,效法天德,長養(yǎng)萬物,天下萬國就都得到安寧。
73. 人法地,地法天,天法道,道法自然。(卷三十四 老子) 【譯】人應(yīng)當(dāng)效法大地,安靜和柔,勞而不怨,有功績而不會顯示宣揚;地效法天,施而不求報,生長萬物,無所收取;天效法道,清靜無為,萬物自成;道性自然而然。
74. 圣人不積,既以為人,己愈有。天之道,利而不害;圣人之道,為而不爭。(卷三十四 老子) 【譯】圣人無私無欲,積德不積財,有德以教愚,有財以濟(jì)人,不私自保留什么。他盡全力幫助別人,自己反而更充足。自然的法則,只是利益萬物而不去侵害萬物;圣人的行為準(zhǔn)則,是遵循自然法則行事,幫助別人而不和別人爭奪。
75. 好學(xué)近于智,力行近于仁,知恥近于勇。知斯三者,則知所以修身;知所以修身,則知所以治人;知所以治人,則能成天下國家矣。(卷十 孔子家語) 【譯】喜愛學(xué)習(xí)圣賢教誨就接近于智,將學(xué)到的教誨好好去落實就能接近仁,在學(xué)習(xí)或落實的過程中,知道自己的錯誤,而發(fā)羞恥心去改正,這就接近勇。了解智、仁、勇三種品德,就知道如何修正自己錯誤的想法、看法、說法、做法;知道如何修正自己,就知道如何管理人民;知道如何管理人民,就能辦好天下國家的事了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