余進曰。孟子言。求則得之。是求在我者也。道德仁義?梢粤η蟆9γ毁F。如何求得。 了凡先生進一步向云谷禪師請教,孟子說:「求則得之,是求在我者也!沟赖氯柿x是我可以求得的,功名富貴乃身外之物,如何能夠求得?
云谷曰。孟子之言不錯。汝自錯解了。汝不見六祖說。一切福田。不離方寸。從心而覓。感無不通。求在我。不獨得道德仁義。亦得功名富貴。內(nèi)外雙得。是求有益于得也。 云谷禪師說:「孟子的話沒有錯,是你錯解了!瑰e解在什么地方?此地沒有多說,但是若能細心體會前面所講的,這兩句話自然能明了。 「一切福田,不離方寸」!阜酱纭怪肝覀兊男牡,禍福吉兇都是念頭變現(xiàn)出來的,不離方寸。 「從心而覓,感無不通」。我們求感應,從哪里求?從真心中求。所以,求富貴得富貴,求男女得男女,求長壽得長壽,懂得求的道理與方法,如理如法的求,哪有求不到的!世出世間最難的是成佛,成佛尚且可以求得,何況世間功名富貴! 求,最重要的是通。何謂「通」?就是貫通空間維次。用什么方法貫通?真誠心。何謂真?真就是沒有妄,絲毫虛妄都沒有。何謂誠?曾國藩先生說:「一念不生是謂誠!。佛法講「無妄念」,這叫真誠。真誠心就是自己的真心本性,世出世間一切法都是從真心本性變出來的,你把真心本性找到了,哪有求不得的道理!這些理事,釋迦牟尼佛在大乘經(jīng)論講得太多了,稍稍涉獵大乘的人都知道。什么人得受用?依教奉行的人得受用。如果你只會讀經(jīng),不了解經(jīng)義的道理,不能將這些道理、方法落實到生活行為上,你得不到利益,還是不通。不通,雖有求,不會得感應。 我初學佛的時候,講經(jīng)需要參考數(shù)據(jù),那時在臺灣很不容易找到,香港的智開法師對我?guī)椭艽,凡是我所要的書籍,他都盡量搜集寄來給我。其中只有《中觀論疏》的時間最長,大約半年才寄來。我求的是道,這是我所需要的,我如理如法的求,真的是有求必應。 所以,我對于經(jīng)典所說及老師的教誨,深信不疑!笍男亩,感無不通」這八個字,就是有求必應的理論與方法。求在我,不獨道德仁義可以得到,連身外之物,譬如功名富貴也能得到,內(nèi)外雙得,這是求有益于得也。
若不反躬內(nèi)省。而徒向外馳求。則求之有道。而得之有命矣。內(nèi)外雙失。故無益。 「道」是求的方法與理論。不論是求內(nèi)在的德行,或者求外在的資生之具,只要反躬內(nèi)省,向內(nèi)心里去反省,回頭是岸,就能求得到。如果你不能反省,不能充實自己的德行,只是向外攀緣,那就「求之有道,得之有命」。譬如,現(xiàn)在有許多商業(yè)巨子出書,寫自己努力奮斗的成功經(jīng)驗與教訓,提供一般人做參考。你用他們的方法去求,你要是得到了,那是你命里有的;你命里沒有,你還是得不到。為什么?你不是向真心求,不是向心性求,這種求法必然是「內(nèi)外雙失,故無益」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