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部分 德育故事 信 第一段
冒雪還書
明朝有個大學(xué)問家叫宋濂。他小時候很窮,沒有錢買書,就到一個大戶人家去借書。大戶人家的態(tài)度有點傲慢,借他一本很厚的書,跟他說:“借你十天,到了期限要立刻給我還回來。”結(jié)果十天以后,下了一場很大的雪,主人就覺得他一定不會來,但是時間一到,宋濂冒著大風(fēng)雪把這本書送了回來。大戶看了也很感動,就對宋濂說:“往后我們家的書,你都可以借!彼,建立了信用對自己會有很大的幫助。
師生恩誼
明朝有個忠臣叫左忠毅。有一年,左忠毅公擔(dān)任了主考官,來自各地的讀書人正要準備參加進士考試。左忠毅公時時都想著要為國家舉賢薦才,所以在考試前夕就微服出巡,穿平民的衣服,到離京城附近比較大的一些寺院里去找賢才。為什么不到酒樓去找?有錢住酒樓的人,是否是賢才?很難說,因為好逸就惡勞。以前的讀書人都很刻苦,學(xué)問才有所成就。所以,左忠毅公就到寺廟去巡視,他走到了一個書生旁邊,這位書生寫完文章太累就睡著了。左公看完他寫的文章,深深感受到這位讀書人對于國家有一種忠誠,對于人民有一種使命感。左公看完很歡喜,隨手就把自己的大衣披在年輕人的身上,這個年輕人就是史可法。 后來正式考試,在閱卷的過程中,左公一看到這篇文章,立刻就想到是誰寫的。因為文章是從一個人的內(nèi)心流露出來的,可以從文章中感受到他的氣節(jié)和志向。所以就把他面署第一,后來史可法考上了狀元?忌蠣钤院螅习竦膶W(xué)子都要去拜主考官為師,所以那天史可法就去拜訪老師和師母。一進門,老師左公就對他的夫人說:“往后繼承我的志業(yè),不是我的兒子,而是這位學(xué)生。”所以,讀書人不擔(dān)心自己沒有子嗣,擔(dān)心的是唯恐不能把圣人的道德學(xué)問承傳下去。自己沒有子嗣,只是影響一家;道德學(xué)問沒有人承傳,將影響后代的子孫。他們的心中時時想著要為國家舉才薦賢。 左公看到史可法心生歡喜,因為他幫助國家選了一位非常好的棟梁之才。后來左公與史可法同朝為官,一起效忠朝廷。因為明朝末年,宦官當(dāng)政,左公被亂臣陷害,關(guān)到監(jiān)獄。史可法非常緊張,害怕老師在監(jiān)獄里受到殘害,想盡辦法要去探望老師。他的老師確實備受酷刑,用燒燙的鐵片捂在眼睛上,膝蓋以下也被切掉了。史可法心急如焚,就去求獄中的士卒。這些士卒也被他對老師的一分孝心所感動,就建議他偽裝成乞丐的模樣,混進監(jiān)獄里去。 史可法走進監(jiān)獄,緩緩地朝老師的方向走過去。當(dāng)他看到老師的身體狀況,不禁失聲痛哭,撲在老師的面前。左公雖然眼睛張不開,但耳朵還可以聽得到。當(dāng)他聽到史可法的聲音,非常警覺,用他的雙手把眼睛撐開,目光炯炯看著史可法。他說:“你是什么身分?你是國家的棟梁,你如何可以讓自己身陷危險的境地?與其讓這些亂臣賊子把你害死,不如我現(xiàn)在就把你活活打死。”說完之后,左公就撿起身旁的石頭往史可法的方向投擲過去。史可法看到老師如此震怒,就立即離開。左公為何如此生氣?唯恐學(xué)生的安危、國家的前途受到影響,縱使他身陷這樣大的痛苦之中,念念也沒有為自己,還是為國家,為自己的學(xué)生。 后來左公去世了,史可法擔(dān)任國家的要職,帶兵在外。他帶兵在外的時候,都沒有到床上睡過覺,讓士兵分成三隊,輪流跟他背靠背休息,守夜。他的士兵看了以后,也很感動,就說:“大人,這樣下去會損害你的身體。”史可法對士兵說:“假如我去睡覺,敵人來犯,讓國家受到損害,那我就對不起國家,更對不起我的老師!崩蠋熃陶d要念念為國家,史可法確實不敢忘懷,所以回饋師長最重要的是要“依教奉行”。 后來史可法每次回到他的故鄉(xiāng),第一個不是回家,到哪里去?先到老師的家里。雖然老師不在了,他的師母還在,還有老師的后代子孫,他都竭盡全力奉養(yǎng)照顧,確實做到了“一日為師,終身為父”。
曾參教妻
春秋時代有一個故事。曾參的太太有一天出門買菜,她的孩子吵著要去。他太太對小孩說:“不要吵,你不要跟我去,媽媽回來殺豬給你吃!彼齼鹤泳筒怀常膊蝗チ。他的太太從市場回來,看到曾參正在磨刀。他太太很緊張,就跑過來說:“我跟孩子開玩笑的,哄哄他,你還當(dāng)真?”曾參對太太說:“假如你騙孩子一次,可能你這一輩子所說的話,他都不會相信,所以還是得按照你的承諾去做事! 所以,為人父母,“事非宜,勿輕諾,茍輕諾,進退錯”。人往往在很高興的時候都會隨口承諾,這很不恰當(dāng)。很多大人在打麻將的時候,孩子要什么,大人都同意,以后孩子知道,大人打麻將的時候,最能要到東西。這些都要注意,不然孩子學(xué)到的不是老實,而是察言觀色。有沒有發(fā)覺現(xiàn)代的孩子眼色特別厲害?這不好!如果不老實的話,將來孩子的人生會產(chǎn)生很多的問題。 貧賤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東漢光武帝時代,有個大臣叫宋弘。他非常有德行,在國家做司空,是個很大的官職。當(dāng)時,光武帝的姊姊湖陽公主的先生去世了,她獨自在家寡居。湖陽公主跟光武帝在談話中,透露出有意要嫁給宋弘,因為她覺得宋弘非常有德行。一般王親貴戚下嫁給下屬官員,這個官員馬上就變成皇親國戚,而且又是皇上的姐夫,那是很榮耀的。 光武帝就向宋弘探聽口氣,看他愿不愿意把原配放下,娶他姊姊。一般人都是希望能夠攀到這門親事的,宋弘則不然。他聽了以后,就對光武帝說:“貧賤之交不可忘,糟糠之妻不下堂!痹憧分蘧褪切稳菰,陪伴我們胼手胝足一起創(chuàng)造家庭的太太,豈能拋棄! 宋弘說話很有善巧,他先對皇上說“貧賤之交不可忘”,皇帝聽到此話,就會提起道義之心;接下去再說“糟糠之妻不下堂”。如此,皇帝也覺得有點不好意思,也就不強人所難。 宋弘雖然只是拒絕了這件婚事,但他影響的范圍卻非常大。因為他是朝廷的達官,假如他娶了皇帝的姊姊,將會造成朝廷不好的風(fēng)氣。而他如此有道義,也端正了朝廷重視情義的風(fēng)氣。相信當(dāng)時所有的官員一定不敢把原配休了,假如休了,一定會受到所有輿論的斥責(zé)。確實,讀書人所做的每件事,都要為國家社會負責(zé),不只是為當(dāng)時的國家社會,還要為以后的國家社會。這些風(fēng)范都是無量功德,假如沒有宋弘演出這樣的好戲,我們就沒有學(xué)習(xí)效法的機會。
張劭待式
在漢朝時候,有個讀書人叫張劭。他在太學(xué)里認識了另外一個朋友叫范式,他們一起學(xué)習(xí)、一起成長。后來離開太學(xué),他們就相約兩年以后的某一天見面。結(jié)果兩年以后那一天,張劭就跟他母親說,我們兩年前約好了,他今天一定會來。因為兩家相隔幾百里,所以他母親不相信。不過張劭很有信心,他說范式是個重承諾的人,一定會到,果然那一天范式真的來了。 后來張劭病危,就跟他的太太說要告知范式,說他一定會全心全力照顧他的家人。張劭去世以后,正要安葬,因為范式還沒到,所以如何安葬,好像都不能做主。后來范式趕到了,棺木才順利葬下去。以后,范式對于張劭妻兒的照顧和安排果然都非常的好。
季札掛劍
在春秋時代,有個人叫季札。季札要代表吳國出使魯國,這是屬于外交工作。在出使的途中,經(jīng)過徐國,徐國國君請他吃飯。在吃飯過程中,國君就一直盯著季札腰帶上的寶劍。季札看到國君的眼神,就知道他很喜愛這口寶劍,這是“視思明”,看了以后他就明白了。但是按照禮儀來說,代表國家的使臣都必須佩戴寶劍。所以,他心里就暗想,等我完成任務(wù)以后,再將這把劍送給他。 他出使魯國回來,又經(jīng)過徐國,就去把劍送給徐國國君,不巧國君已經(jīng)去世了。季札立即就趕到國君的墓前給他行禮。行完禮以后,就把自己的寶劍掛在墓邊的樹上。他的隨從一看,就對他說:“主人,您這樣做太過了,因為您并沒有答應(yīng)要把劍送給他;而且縱使你已經(jīng)答應(yīng)給他了,他也已經(jīng)死了,所以根本沒有必要再把劍掛在那里!奔驹又f:“始吾已心許之,豈以死背吾心哉。”我的心已經(jīng)起了此念要送給他,如何可以因國君之死,而違背了我心里的承諾!古人的信用是在起心動念上修,對于自己所起的一念都不愿意違背。
郭伋亭侯
在東漢時代,有個官員德行很好,名叫郭伋。他擔(dān)任某地的地方官,當(dāng)他在某村巡視時,突然有一群孩子跑到他面前,對郭伋說:“大人,你下次什么時候再來?”郭伋算了一下時間,然后對小孩說,我某年某天會再到這個地方來。說完孩子們就送他走了。下一次郭伋又到這個地方來巡視,跟孩子約定的時間還差一天,他提前了一天。郭伋就跟仆人說,我們今天不能進去,因為如此就失信于小孩。所以,郭伋就在村外的野亭子過了一晚,隔天他才進村,而那些孩子都在那里等他。郭伋做到了童叟無欺,縱然是再小的小孩,也不愿意失信于他們。所以,光武帝非常贊嘆郭伋的德行,稱他是“信之至矣”,他的信用已經(jīng)達到了極致。
朱暉許堪
在漢朝時候,有個讀書人叫朱暉。他在太學(xué)讀書的時候,有個同學(xué)叫張堪。張堪在旁邊觀察朱暉很久,覺得他這個人很講義氣。所以,張堪就跟朱暉說:“以后如我有什么三長兩短,你是否能幫我照顧妻兒?”他們兩個雖無交情,可是張堪這番話是把他當(dāng)作很信任的朋友。朱暉覺得很突然,所以沒有回答。結(jié)果沒有過多久,張堪真的死了。朱暉聽聞這個消息,就帶了很多財物去看張堪的妻兒,他的兒子跟著他一起去,很納悶。他就問父親:“您從來沒有跟這個人交往過,為什么您要來幫助他?”朱暉說:“張堪能這樣地信任我,代表在他心上已把我當(dāng)作知己,而他這樣的態(tài)度,促使我在心里也把他當(dāng)作朋友。既然已經(jīng)把他當(dāng)作朋友看,就應(yīng)該盡心盡力照顧他的妻兒。”
光父教誠
司馬光是宋朝的一位名臣。有一次,他跟姊姊在剝青核桃。姊姊剛好有事離開了一會兒,他們家的仆人就對他說,你只要用熱水燙一下就很好剝了。后來他姊姊一回來,看他剝得特別快,剝了很多,就問他:“你如何剝得這樣快?你何以知道要用熱水燙一下?”司馬光立即回答,我自己本來會的。他的父親聽到了很警覺,立刻告訴司馬光:“自己有多少本事就說多少話,不要欺騙別人去逞能。”父親慎于始,初次逞能撒謊,就幫他糾正過來,才成就了司馬光的德行。司馬光曾經(jīng)說過:“平生所為之事,無有不可語人者!闭l的功勞?父親家教的功勞。所以,我們在孩子面前講話也要謙卑,不要常常說大話,不然孩子也會學(xué)壞。
取信于民
在戰(zhàn)國時代,秦國變法,就是眾人所知的商鞅變法。那時因為秦國的政府,可能在信用上已經(jīng)失去了人民的公信力,所以商鞅變法之前就做了一件事。商鞅拿了一塊木頭,在上面寫著:“只要把這塊木頭從南門移到北門,就可以得十兩銀子!泵癖娫谝慌杂^看,都沒有人去動。從這里也可以看得出來,人民失去了信心有多久了?現(xiàn)前我們在家庭、在社會當(dāng)中,要重新建立信用,也要用很大的耐心和真心去做。所以,商鞅把錢幣從十兩加到二十兩,又加到三十兩,最后加到五十兩,才有一個男子走過來,說搬一搬試試也好。搬了以后,果真給了他五十兩。人民看到這件事就相當(dāng)驚訝,感受到當(dāng)時的官府言出必行。當(dāng)然除了言出必行之外,也不能朝令夕改。所以,國家也好,團體也好,決策人在決策以前要相當(dāng)謹慎。但是只要決策之后,就不要輕易去改變,不然底下的人會無所適從。
夫子失言
有一次,孔夫子離開魏國,要前往另外一個國家。夫子看到魏國的一位大臣正在那里大量制造叛亂的武器。夫子看到立刻就聯(lián)想到,假如他們叛亂會有什么結(jié)果?一定是民不聊生。這個叛臣看到夫子已經(jīng)發(fā)現(xiàn)了他的企圖,就把夫子包圍起來,不讓他走。他對夫子說:“您要對天立誓,不把我的事說出去,我才放您走!狈蜃诱f:“好,我答應(yīng)你。”這樣軍隊就撤掉了。撤掉以后,夫子立即對學(xué)生說:“走,回魏國,告訴國君!弊勇肪驼f:“夫子,你何以言而無信?”夫子就跟子路說:“在威脅之下的信用,可以不用遵守,而且縱使我去通告,我個人的信譽毀壞沒有關(guān)系,只要千千萬萬的人民免于災(zāi)難就好!彼裕蜃涌梢陨嵬庠谔摶玫臇|西,而去成就人民真實的利益,這都是懂得如何去通權(quán)達變。
摘自《小故事真智慧》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