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十四03
當下,太宗是不高興了,結果魏征接著說話了。魏大人都是找太宗不大高興的時候講話,不簡單。當然,這也是太宗信任魏大人。魏征說:“陛下,您現(xiàn)在是懷疑他可能生前并沒有那么清廉,可是您又沒有看到他有收什么東西,您只是今天聽到了他家里的人賣寶珠,就好像覺得他有犯錯。而其實我也還不清楚,因為我們還沒調(diào)查。陛下,我們唐朝以來,尤其您上位以來這貞觀年間,為國盡忠,非常清廉謹慎的人,而且自始至終都是這個態(tài)度的,有兩個人是天下公認的,就是屈突通跟張道源這兩個臣子!币驗樘谑菑睦詈牍(jié)清廉謹慎,把這個話題打開的,所以魏征馬上問:“皇上,你知不知道最清廉、最謹慎的是這兩個人?你有沒有關心。俊边@么一講,太宗當然要承認,因為是天下公認的。接著說道:“屈突通,他的兒子有三個人現(xiàn)在都來考科舉,三個人只有一匹瘦瘦弱弱的馬。而張道源的兒子生活都有困難,快活不下去了,這么貧窮;噬,您怎么沒有一句話關心這個事情?而且李弘節(jié)他是曾經(jīng)為國立功的,他前后好幾次得到陛下的封賞,他現(xiàn)在去世了,沒有任何人說他是貪婪,都沒有這樣的事件。而他的妻子去賣寶珠,也不見得是有罪!币驗槭芰四敲炊喾赓p,是不是已經(jīng)窮到必須賣這些東西了?皇上你也得先去調(diào)查,怎么這么快就下斷言!岸@些這么清廉的人,皇上您卻都沒有過問,他們的孩子都快活不下去了。您現(xiàn)在懷疑人家是不是不清廉,已經(jīng)懷疑了,而且因為懷疑又馬上指責推薦他的人。”你看都還沒有判斷的事,就好像山雨欲來風滿樓,好像很多人統(tǒng)統(tǒng)都被牽進來,當下這個磁場不大好,整個朝廷都覺得低氣壓。所以一個君主他的態(tài)度不對,當下臣子人心都會覺得很壓仰、很難受。
接著,魏征說:“雖然好像可以說是皇上嫉惡如仇,覺得不清廉不好,但是好像又對于善人沒有很好的去愛護,好像沒有做得很好!币尚钠饋砹耍炊己雎粤诉@些真正清廉的人,應該去肯定、應該去照顧。“所以,臣私底下想,覺得您現(xiàn)在這個態(tài)度,雖然是嫉惡,但是這么快就下判斷,既懷疑人不清廉,但又不去關心清廉的人,好像不是很妥當。這樣去做,假如是有人生見識的人,可能會對皇上有意見,提出一些非議!碧铺诼犕炅。您看,每一次有點情緒,魏征馬上直言不諱。大家看太宗怎么反應,太宗馬上鼓掌,“說得好!”我覺得太不容易了。您看,當下不高興,馬上能說:魏大人說得對。他馬上轉(zhuǎn)念,鼓掌肯定,“說得太好了!比缓篑R上說:“我就是看這個事情,這么匆忙就下判斷,沒有審慎去思考,這是我不對,才講出這么不得體的言語。造次不思,遂有此語。所以今天我也才感覺到,說話很不容易,要三思而后行,這個話不能講得太快。并勿問之!苯又谡f:“李弘節(jié)這件事不用問了,也不用去調(diào)查了。馬上給那兩個忠臣,屈突通還有張道源他們的兒子,統(tǒng)統(tǒng)給他們授一個官職,讓他們?yōu)閲Я。?/FONT>
太宗接受之后,馬上具體去彰顯這些清廉之士的德行,并且降福于他們的后代。太宗在聽到魏大人講的這些話是很符合道義的,馬上接受,馬上就舉用這些忠臣之后,“舉無遺失”。所以我們相信,屈突通、張道源的兒子應該會很感皇恩,為國盡力。這是我們講的第五十七句。
我們接下來看第五十八句,是在第九冊,一千兩百二十頁,第二段說到的,“人君之大患也”。我們一起念一下:
【人君之大患也。莫大乎詳于小事。而略于大道。察于近物。而暗于遠數(shù)。自古及今。未有如此而不亡也!
在這一段當中,我們看很多句子都點出領導者的大患在哪里。之前有提到縱欲、好名,這里提的最大的憂患,不是在他不認真努力,而是在他認真努力的方向、事情上,不妥當。
在隋朝時候,隋文帝也是很勤奮,常常從早晨理朝政到什么程度呢?到太陽落山了還在辦。然后那些侍衛(wèi)站整天都沒辦法離開,還要人家送飯給那些侍衛(wèi)吃。所以太宗的臣子都說,隋文帝應該是蠻勤奮的。結果太宗說,“你們只知其一,不知其二。他雖然很勤奮,但是因為當時候隋文帝并了北周,最后南北統(tǒng)一變成隋朝,他對待北周的周靜帝,還有他的媽媽(就是母后),不是很善待人家,不是以仁厚去對待,然后隋文帝又怕自己的做法,這些臣子對他有不滿,不同意他,變成很多事情統(tǒng)統(tǒng)他來決定。因為什么都要他管,所以當然要從早晨忙到晚上!碧谥v:“假如他今天決定了十件事情,但全部都是用自己的心力,可能有五件會判斷得不是很妥當。每天都有判斷不對的,那國家遲早會亂。所以應該是知人善用,集群臣的智慧來治理國家的事情。”這是太宗跟隋文帝不同的地方,他不是什么事都管,他都把這些重要的事情分派給大臣。
這里講到,人君的大患,莫過于詳察這些小事!岸杂诖蟮馈保雎粤酥螄倪@些綱領。越是上位者,他的工作是教化好人民,以身作則,下對重要的決策,用對國家的棟梁,這是他最重要的事?墒撬艿氖虑槎嗔耍θ慷挤稚⒘,他哪還有時間靜下來做決策。管的事情越多,心越定不下來。而人要靜,他才有定;他有定,他才冷靜,他才有智慧,定才能生慧。所以最高的領導,絕對事情不能太多,不然他決策一定會有偏差。很多領導者,他每天很多事情,怕下屬說他不認真,“我做的事情不比下屬少!逼鋵嵾@樣就不是盡本分。越高位是做決策,怎么最后都搞到做一大堆事情,那不是跟底下的人搶事做嗎?然后底下的人說,“好吧,你做了,那我們就不做了!鄙踔劣谒麄兿胱,事都被你給拿去了,他的積極性就提不起來了。所以下屬能做的,應該充分授權讓他們?nèi)グl(fā)揮、讓他們?nèi)コ砷L,然后自己更多時間靜下來,提升智慧,下對決策。
曾經(jīng),我有幸聽師長講一個例子。師長說,第二次世界大戰(zhàn),聯(lián)軍的總司令是艾森豪將軍。艾森豪將軍他管四個人:海軍總司令、陸軍總司令、空軍總司令,還有一個參謀總長。陸軍總司令大家可能比較熟,叫麥克阿瑟。但三軍總司令是艾森豪將軍。艾森豪將軍每天做什么事呢?常常去打高爾夫球。假如你是士兵,會不會罵艾森豪將軍,“我們在前線沖殺,他怎么去打高爾夫球?”為什么?他是下決策的人。他決策一下錯,可能傷亡都是數(shù)萬人,甚至幾十萬人。他必須保持放松,很冷靜。他放松,才能考慮事情,他每天很緊繃,考慮不了事,F(xiàn)在很多上位者、領導者,都以為做很多事才是勤奮努力,這得要進一步冷靜去考慮,每一個人最重要的工作不同。
所以這里提到,不是凈管這些小事,而忽略了治國的重要綱領!安煊诮,而暗于遠數(shù)”,只看到近處的東西卻忽略了長遠的謀劃。只顧眼前,看不到長遠應該怎么來計劃、考慮。其實不只是一個團體不能只看眼前,治家也是一樣,不能急功近利,急于求成。我們很冷靜看,現(xiàn)在家庭跟國家社會,在下決策的時候都有急功近利、舍本逐末的問題。只看眼前,那個都是“末”,《大學》里告訴我們,“德者本也,財者末也”。重視眼前的利益,那都是枝末。我們看近代全世界都忙著賺錢,而德行是本,教育是本,教育好下一代是最重要的,現(xiàn)在全世界所面臨的下一代青少年的問題就非常嚴重。只看眼前,當然這個國家就走不長久,這是以國家來看;以地球呢?只看眼前的享受,這個地球母親都沒有辦法生存了。所以我們看,一個決策者考慮事情都不能只在小處、在近處,要看得深遠才行。
所以在近代,很多的認知都沒有抓到根本,造成現(xiàn)在很多問題。比方,近代都把精神花在制度上,而制度是為人所用,人的德行,人才有德行,才是最重要的?墒墙y(tǒng)統(tǒng)在研究各國的制度,最后這些民主制度它還是為人所用,人沒有德,用聰明來玩弄民主制度。包含我們都說,這個時代比較文明,有沒有?諸位學長,我們這個時代比較文明嗎?我們從小的課本都是這么講。什么才是真正的文明?明,是人越來越明理,才叫文明;是整個圣賢之道廣行于天下,這叫文明社會,而不是物質(zhì)越來越享受叫文明。您看我們對文明的認知,可能從根本上就認知不對了。所以,真正幸福的人生,應該建立在德上面,應該建立在行善上,而不是建立在享樂上面。大家看現(xiàn)在政府引導老百姓,什么叫幸福生活?是重視他的精神,還是重視他的物質(zhì)?這都是很重要的認知問題。而上位者要給予整個團體一個正確的目標跟愿景。我們整個國家最重要的是什么?在馬來西亞,政府的目標是“一個馬來西亞”,這就是重視到整個宗教族群的團結。當然在團結的過程當中,要互相溝通、互相理解、互相尊重,還有一點,互相學習,就會彼此尊重了。
所以“君子務本”,一定要找到綱領、找到根本,這個很重要。管仲講的,“禮義廉恥,國之四維”。上位者有沒有抓到國家最重要的基礎,就是禮義廉恥的德行。可是我們看,很多國家都不知道要制禮作樂,老百姓也不知道做人的標準、禮節(jié)在哪里,做人怎么做都搞不清楚,就亂了。禮義,義是重道義,不是重自私自利、重錢財,還有重廉恥。而其實一直重經(jīng)濟發(fā)展、重錢財,人就無廉無恥了。你看現(xiàn)在很多大學生一放假,為了賺錢,都是做一些不法的行業(yè),他沒有羞恥心了,他的人生堪憂!整個社會風氣都應該由上位者來導正。我們當時候在湯池,老百姓也是比,比誰房子蓋得大?墒恰叭酥酰员旧啤,后來我們在政府的領導之下,辦了這些道德模范的表揚,老百姓接著是什么?崇尚道德。拿到好婆婆、好媳婦的獎狀都掛在他們家的大廳,引以為榮。他比道德,他就不去比房子蓋得多大,老百姓要有人引導,他才能去重視人生更重要的道德。
后面的話也很提醒我們,“自古及今,未有如此而不亡也”。整個領導者假如沒有能重視長遠,重視這些治國的綱領,而在這些小事上面去著力而已,則“人無遠慮,必有近憂”,問題遲早會產(chǎn)生,國家沒有不滅亡的。所以講到根本,政府最重要的是教化,是把人心導到倫理道德上面,這個是最重要的根本。
在“君道”當中,我們看最后一段,是在第六冊的八百四十五頁。這一段其實也把整個“君道”當中一些重要的原理原則都講到了,所以晏子對治國是非常的清楚。
我們一起把它念一遍:
【景公問晏子曰。古者離散其民而隕失其國者。其常行何如。對曰。國貧而好大。智薄而好專。尚讒諛而賤賢人。樂簡慢而輕百姓。國無常法。民無經(jīng)紀。好辨以為智?堂褚詾橹。流湎而忘國。好兵而忘民。肅于罪誅。而慢于慶賞。樂人之哀。利人之害。德不足以懷人。政不足以匡民。賞不足以勸善。刑不足以防非。此亡國之行也。今民聞公令如寇仇。此古之離其民隕其國常行也。】
大家讀這一段有沒有感覺,好像前面講的都有提到。其實看下來,從一個君王的內(nèi)在修養(yǎng)當中,就是貪欲、傲慢、愚昧、嗔恨,都是這些問題。
好,這一段我們下個禮拜再跟大家來做分享。那下個禮拜,這一段我們也把它背一下。謝謝大家。大家笑的意思就是:多背一些好。謝謝!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