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三講03
古人講行善,“不論現(xiàn)行而論流弊,不論一時而論久遠,不論一身而論天下”,他是考慮很深遠的。“現(xiàn)行雖善,而其流足以害人,則似善而實非也;現(xiàn)行雖不善,而其流足以濟人,則非善而實是也”。有時候現(xiàn)在人講“我要好好照顧我的孩子,我要教育好他們”,有人會說:“你心量太小了,要胸懷天下!”對不對?有沒有道理?你們怎么都笑著看著我?有沒有道理?沒道理!所以道理都要從經(jīng)典當(dāng)中去對照,不然每個人都有一套,聽到最后無所適從。
大家有沒有經(jīng)驗,有一件事情在那里猶疑不決,結(jié)果去問五個朋友,五個人講的都不一樣?請問大家聽誰的?都不能聽,聽經(jīng)典的。連孔子都聽經(jīng)典的,我們還聽自己的,還聽別人的?孔子講“述而不作,信而好古”,他對古圣先賢沒有絲毫懷疑,以至于幫助別人、教化大眾都依經(jīng)典講,不能依自己的意思講。
《孝經(jīng)》里有一個處世很重要的態(tài)度,大家要銘記在心:“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,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,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”。一個人一定是先依照經(jīng)典、依照圣賢一言一行處世待人,循規(guī)蹈矩久了就內(nèi)化了,不逾越了。一開始不老實跟隨經(jīng)典跟圣賢的行持,這個根基絕對不牢。講著講著自己的很多想法、意見就進來,很危險,誤導(dǎo)別人,也有可能誤導(dǎo)自己。
接著我們再看第二十句,“敦親”,這是《后漢書》的一段話,在第四冊五百七十六頁。在史弼這段經(jīng)文里面,我們來把它一起讀一遍:【帝王之于親戚。愛雖隆。必示之以威。體雖貴。必禁之以度!
我們看一個君王、帝王,他是國家最尊貴的人,也是最富貴的人,富貴到了頂點,他的孩子在這樣的富貴當(dāng)中,假如沒有很好的教育,是太容易墮落了。大家冷靜去看,現(xiàn)在企業(yè)家的第二代很多出現(xiàn)嚴重問題。假如這個企業(yè)家沒有教育的正確觀念,他第二代非常傲慢、奢侈,叫驕、奢、淫、逸,這個淫就是很放縱自己,游手好閑,拿錢亂花。
所以帝王也好,社會當(dāng)中有地位的人也好,絕對要教育好他的下一代,不然他中晚年一個頭兩個大,他不知道他的后代會怎么敗他的家產(chǎn),會怎么毀掉他的家族。我們之前讀過《才德論》,大家記不記得?國家、家族之所以會毀掉,都是因為培養(yǎng)出了才勝德的人,太“聰明”了,最后就把家都給毀掉了,沒有德行的基礎(chǔ)。
我們看,“帝王之于親戚,愛雖隆,必示之以威”,非常愛護他的親人,但這個愛還要加上智慧,要悲智雙運,恩威并施。你有恩慈還要有威嚴,威嚴來自于你的德行,來自于你的家規(guī)、家道,不可以偏在一邊。慈悲、憐憫,還要加上智慧。
所以《資治通鑒》有一句話提醒我們,對待子女甚至于愛護我們生命中有緣的人、親朋好友,都要抓到正確的方法、正確的心態(tài)去愛他,不然,“愛之不以道,適所以害之也”。從家庭來看,出一個敗家子,其實他的父母甚至他的爺爺奶奶,以至于他的哥哥姐姐都要反思,有溺愛他的可能性,才會造成這個結(jié)果。同樣的,在團體當(dāng)中,下屬很囂張、很傲慢,可能也是他的上司給他撐腰?雌饋硎窃疼愛他,事實上是在毀了他。所以這個“愛之不以道,適所以害之也”。
所以這一段里面,這帝王是非常冷靜的,非常愛護,但一定有威嚴,不讓孩子造次,有規(guī)矩。我們從小成長過程,父親很有威嚴。我們頑皮了、放肆了,爸爸馬上看我們一下就收斂了;蛘呖人砸幌,我們就乖多了。這個就“示之以威”,要守規(guī)矩。
“體雖貴”,這個“體雖貴”就是他們都是王公貴族,身份是非常尊貴的。但“必禁之以度”,一定規(guī)定必要的法度制約這一些親屬,否則親屬容易橫行霸道。大家去看,歷朝歷代都有皇帝的兒子非常囂張的,那個就是沒有管好。王公貴族最后還欺壓百性,造成很嚴重的社會問題。所以帝王教孩子是非常關(guān)鍵。
我們看五百七十六頁,還有引到歷史當(dāng)中,我們看倒數(shù)第五行講到了,“如是”,就是能夠“示之以威,禁之以度”的話,這樣才能夠讓這個家庭的和睦是延續(xù)下去的,“如是和睦之道興”。因為他懂得恭敬,不會以下犯上。“骨肉之恩遂”,他懂得恭敬,懂得知恩報恩,不會是理所當(dāng)然,放縱欲望。這個“遂”就是這骨肉之情才能夠不斷保持、延續(xù)下去。
馬上舉到“昔周襄王恣甘昭公,孝景皇帝驕梁孝王”,這都是歷史上的故事。寵愛了他的弟弟,那個弟弟就非常跋扈,犯下大禍,最后哥哥不得不處理。早知今日,何必當(dāng)初。大家看孝景皇帝那也是一代明君,但人要做到時時都是很理智,那還是不容易。因為人這個習(xí)氣一不謹慎,它就冒出來。
所以我們看很多大儒的母親,對于孩子的心性發(fā)展特別敏銳,她知道長善救失。比方這個孩子跌倒了,在那耍賴不爬起來,旁邊的仆人要去牽他,這個母親說:“不用牽他,自己跌倒,自己爬起來,自己負責(zé)任。”那就不養(yǎng)成依賴的態(tài)度。吃飯,今天剛好喜歡吃的,拼命吃,拼命夾,又要去盛,媽媽馬上“咳,咳”,提醒他不要增長貪心。這是很冷靜的太太。大家做得到嗎?這明理還要再加上肯做,才受益得了。
我講到這里忽然又想到一件事,就是我跟我媽媽要東西。我想買一個東西,我媽不肯,我在地上打滾、吵。你們對我都很清楚了,我就不說了。你看我這么耍賴、這么鬧,我母親如如不動,連看都不看我,真高招。為什么?看有時候會心軟,不看,就看她的書。我吵到最后就覺得挺累的,休息一下自己就走了。這個方法沒用了,我又不是吃飽撐著,下次就不用了嘛,下次就守規(guī)矩了嘛。所以父母的規(guī)矩要堅持,你的孩子就會循著規(guī)矩來做事情。
唐太宗命魏征大人以及很多大臣編了這一套書,所以“貞觀之治”是他手不釋卷記住這些教誨,然后落實在他的家庭跟他從政當(dāng)中。
貞觀十年,李泰是魏王,唐太宗的兒子,而且還是長孫皇后生的,是太子的弟弟,非常聰明絕倫。唐太宗很喜歡這個兒子。大家注意,很喜歡就要冷靜,不然就會溺愛!洞髮W(xué)》里面告訴我們,“好而知其惡,惡而知其美者,天下鮮矣”,很少人辦得到。人的煩惱從哪里來?喜歡、不喜歡很強烈,不平等,叫愛憎的心太強。喜歡就喜歡得不得了,眼晴看不清楚了,他什么都好?床坏剿膯栴}就幫不上他的忙,甚至幫他掩過飾非,這是很多父母做錯的事,孩子錯了還幫他掩蓋,“適足以害之也”!皭憾涿勒摺,討厭他就看他什么都不好,還批評得一文不值。這個心都不正了,心不正,身就都不能修了,修養(yǎng)上不去。修養(yǎng)要上去,首先要把愛憎的心放下。要用理智,不能隨順這些好惡。您看,后來他的孩子有出問題,從他這個寵愛當(dāng)中衍生問題出來。
其實不要說一個國家,三四個孩子,很少父母不犯這個問題的。有哪個孩子特別喜歡,哪個孩子看他不順眼,這不妥當(dāng),那孩子的人格都不健康。你愛得要死的,他有你撐腰,特別囂張;那個被你忽視的,要不就很自卑,要不就對父母有不滿、埋怨,最后對社會埋怨。那不健康的孩子都是這樣教出來的。所以父母要平等的愛。
我是我們家的獨生子,我有兩個姐姐,假如我父母重男輕女,你看我的尾巴會翹到哪里去?我不只是獨生子,我還是長孫。后來我去曾祖母的墓前掃墓,跪在那個墓碑前面嚇我一跳,因為我的名字刻在第一個位置,才知道我是長曾孫,曾孫里面我的輩分是排在第一的。大家要了解,在這樣的一個輩分,得不得到爺爺輩的寵愛?得不得到叔叔、姑姑輩的寵愛?很得。這個時候我父母是關(guān)鍵,他不把我壓下來,我就很囂張了,是吧?你看這個愛是很理智的。
我很佩服我爸爸這一點,他很平等。甚至有一次我爺爺很歡喜:“我有一點錢要給你們。”結(jié)果分成六份。我爺爺有五個孩子。為什么分成六份?按我們閩南人的習(xí)慣,長孫如幼子,我也有一份?墒俏腋赣H對我爺爺還有對我叔叔、姑姑,因為我父親也是長子,一句話:“禮旭不用了!”一句話就解決了。我就什么都沒拿到。但是我告訴大家,我當(dāng)時候聽到這個事情,我對我爸爸肅然起敬!柏斘镙p,怨何生”,是吧?而且他也提醒我,你還跟你的叔叔、姑姑要什么?你是晚輩啊。都是給我的教育。一個家庭不計較錢,特別團結(jié)。
我也從我父親跟兄弟相處,我覺得領(lǐng)悟很多道理。爺爺奶奶、家族需要錢,我父親從來不會去說,“弟弟、妹妹,你們也表示一下心意吧”,我沒看過我爸爸做過這種事情,都是自己承擔(dān)下來。然后都是我叔叔、姑姑發(fā)現(xiàn)了,“不行不行,這怎么可以都是大哥你做,我們也要做!倍紶幹隽。所以長兄你帶頭,那整個弟弟妹妹就效法你了,所以整個家族不重視錢財。不重視錢財,該是你的福還是你的福,哪有說你不重錢財你就沒錢的道理,是吧!
這里提到了,唐太宗特別寵愛這個孩子。結(jié)果有臣子就抓到這個機會,就放出流言:“三品以上的官員”,那都是整個朝廷的大官,三品以上,“很多都瞧不起魏王!碧铺谧顚檺圻@個兒子,聽到這個話受不受得了?很不高興。其實傳這個話的人是針對魏征來的,想激怒唐太宗去指責(zé)魏征。
結(jié)果唐太宗聽了很生氣,把這些三品以上的大臣統(tǒng)統(tǒng)召集到齊政殿。當(dāng)然大家也不知道今天是什么事被召來了,都站好了,唐太宗一走進來,嗅到那個味道了,好像有點火藥味。非常生氣,臉色很難看,說了:“我有一句話,給大家要個公道!以前的天子就是天子,現(xiàn)在的天子難道就不是天子了嗎?以前天子的兒子是天子的兒子,現(xiàn)在天子的兒子就不是天子的兒子了嗎?我看到隋朝時候,皇帝的兒子,這些大官統(tǒng)統(tǒng)被這些公子、這些皇帝的兒子打擾,甚至羞辱。當(dāng)然我的兒子,我絕對不允許他們這么放縱。雖然我不允許他們放縱,可是你們這些大臣難道就可以輕視他們嗎?假如我放縱他們了,那他們不去羞辱你們嗎?”
唐太宗講完了,臉色很難看。大家回到唐朝沒有?哇,房玄齡那些大臣發(fā)抖,全部“啪”,跪下來謝罪:“臣等錯了!比颗肯聛。只有一個人沒趴下來,魏征。有時候看到這個,魏征那個正氣不是一般人達得到的,那個是真正心里面沒有絲毫的欲望,“無欲則剛”,“威武不能屈”。
馬上魏征非常嚴肅說道:“皇上,當(dāng)今群臣我保證沒有一個人是輕視魏王的。而在禮方面,國家都是制禮作樂,臣子跟你的兒子都是列在禮儀當(dāng)中。而且《公羊傳》里面有講到,天子的臣子雖然卑微,都是跟諸侯列在一起,那是天子的公卿,所以跟諸侯的地位是相同的,不能貶低他們”,而且這些大臣都是功在國家,你的兒子應(yīng)該尊重這些人,這個才能長養(yǎng)他的恭敬心。尊重大臣,這些大臣才會為這個國家,以至于為你的兒子效命啊。剛剛那一段是我補充的!啊豆騻鳌防面就講,是跟諸侯并列的,諸侯都是王公貴族”,這個都是史冊里面、經(jīng)典里面寫的,你看魏征講話引經(jīng)據(jù)典,他也沒說“我說的”。
“諸侯這些王公貴族,用他們當(dāng)公他就是公,當(dāng)卿大夫他就是卿大夫,而且現(xiàn)在的這些三品以上的都是天子的大臣,陛下你應(yīng)該對他們更加的敬重。而且縱使這些大臣有小的不是,那魏王也不能對他們有所羞辱。假如國家的綱紀已經(jīng)壞掉了,那我也沒辦法,那這些情況繼續(xù)發(fā)生我也沒辦法?墒钱(dāng)今圣明之時”,你看魏征很厲害,講真話,引經(jīng)據(jù)典,該肯定還是要肯定,“皇帝,現(xiàn)在是圣明之時,您是圣王,魏王更不能這樣。而且您剛剛說隋文帝寵愛他底下的孩子,那是隋文帝不知禮義,不懂道理,所以他的后代都是無禮,接著這些兒子都出事了,被罷免、罷黜了。所以皇帝你不能舉這種例子,這個例子不足為法”,不只把道理講清楚,皇帝講錯的話,還要糾正他,“您剛剛舉的歷史故事不妥當(dāng),(亦何足道?)這不能講啊。”旁邊的臣子在發(fā)抖,只有魏征義正辭嚴把道理講清楚。
唐太宗聽完以后,他也不簡單,這么生氣進來,聽完魏征的話,笑出來,喜形于色。然后對著所有的大臣講,“一個人假如講得頭頭是道,都在跟經(jīng)典相應(yīng),人聽了以后也不得不佩服他”,他說:“我所說的話出于私愛,魏征所談?wù)摰氖菄?/FONT>的大法、大綱,綱紀所在。剛剛我是有憤怒,有發(fā)脾氣了,所以這是不符合道理的,而且我所思考的是錯誤的,F(xiàn)在聽完魏征講的,明白了,道理應(yīng)該是這樣才對。
所以為人君要常常能接受這些正確的勸告!狈饨o魏征絹(絹是做衣服的,很高級的布料)一千匹。
不只歡喜,還賞一千匹布料。然后把當(dāng)時候發(fā)抖的那幾個大臣,房玄齡那些人,全部叫過來罵一頓:“我那么兇了你們就怕了,那我假如最后做錯決策了,那這個國家怎么辦?我縱使脾氣再大,不對的,你們也要直接指出來!
所以這個歷史公案很精彩,整個君臣之間演出了一場好戲。您看跟這一句里面教得非常相應(yīng),還是要有威儀,要有法度,才能教好皇帝的孩子。
我們接著看下一句,這個是在第九冊,一千一百九十七頁。大家聽完剛剛那個事例,其實一個朝代整個人心的向背,往往在皇帝的一念之間。假如當(dāng)下生氣了,羞辱了大臣,以至于慢慢地他的皇子氣焰越來越高,敗相就出來了!耙谎耘d邦,一言喪邦”。而難得的是,忠言逆耳,唐太宗能接受。所以俗話講的,“忠言逆耳利于行,良藥苦口利于病”。我們道德要提升,首先“聞譽恐,聞過欣”很重要。
六祖惠能大師在《壇經(jīng)》當(dāng)中有一段話很寶貴:“苦口的是良藥,逆耳必是忠言,改過必生智慧”,聽完忠言還得改!胺ㄕZ之言,能無從乎?改之為貴!”人家把這么好的道理告訴我們,不是只有“好好,很好很好”,接著要改,人家進一步才肯再勸我們。我們表面上好,陽奉陰違,以后人家不說了。所以“苦口的是良藥,逆耳必是忠言;改過必生智慧,護短心內(nèi)非賢”。
好,這節(jié)課先跟大家交流到這里,謝謝大家!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