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七講01
尊敬的諸位長輩、諸位學長,大家下午好!
我們《群書治要》的課程,這幾次都是談“君道”當中“戒貪”的部分,我們要修身,首先要對治貪欲。而這幾節(jié)課,我們談到的幾個句子,“內(nèi)作色荒,外作禽荒。甘酒嗜音,峻宇雕墻。有一于此,未或弗亡”,這個都屬于欲望的部分。
那幾節(jié)課下來了,諸位學長,我們貪吃有沒有減少?貪睡有沒有在克制了?
有,是吧?恭喜恭喜。大家學了就能做,這個是太重要的態(tài)度了,“聞教便行,奚待更勸”,一個人聞了圣賢的教誨,便能夠馬上去力行、去落實,那這樣的求學態(tài)度,“德日進,過日少”。解行相應了,不用人家再每天叮嚀他了,他道德學問一定可以成就。
所以,所有學問成就者,都來自于自動自發(fā)。而這個求學問當中,古人也給我們一個很重要的提醒,就是學問首先要降伏急于求成。我們說,急了會走火入魔,氣急攻心,這個武俠小說里面都有寫到。所以“為學第一功夫,要降得浮躁之氣定”。浮躁都是來自急于求成。
我們第三句里面提到的,是王昶對他孩子的叮嚀。我們選的句子當中,就有講到了:【夫物速成則疾亡。晚就則善終。朝華之草。夕而零落。松柏之茂。隆寒不衰。是以大雅君子惡速成。戒闕黨也。】
我們古人很可貴的地方,向萬物學習,從大自然當中領(lǐng)悟到要把根基扎穩(wěn),“根深蒂固”。像建房子一樣,地基一定要打穩(wěn)。厚積薄發(fā),不能急于求成。所謂“繩鋸木斷,檐滴石穿,水到渠成,瓜熟蒂落。矜躁狐疑,欲速轉(zhuǎn)遲”。自傲了、急躁了、懷疑了,是不是我的方法比孔子好?有這個懷疑的念頭了,想要快,反而適得其反。求學問當中,很可貴的就是老實聽圣賢人的話,這個得大利益了,他的學習,就站在圣賢人的智慧之上來學習。
而這一篇文章,也是他父親的人生智慧,對他的諄諄教誨。其實我們回顧自己的人生,以至于看身邊同事、同仁、同學,少走人生彎路的人,大部分都是肯聽父母的勸,肯聽長輩甚至肯聽經(jīng)典的勸。假如連父母的話都不聽,那人生不跌幾個跟頭,好像是不大可能。大家回憶回憶,這個額頭曾經(jīng)撞過幾次了?你們沒有反應。是已經(jīng)撞了無數(shù)次了,算不清楚了。所以可貴要總結(jié)人生的經(jīng)驗,要懂得聽智慧的言語,聽人生寶貴的勸諫。
這一段話當中,有德行、有才能的君子,他也是過來人。他知道德行、才能、智慧,不可能是一蹴可幾的,都要積累,循序漸進的,所以“惡速成”,只要急于求成,必敗無疑。你們的表情應該要配合一下,我說必敗無疑,你們的眼神要是肯定、要點頭。奇怪,我說必敗無疑,每個人沒什么反應,害我有點靈感突然接不下去。
孔子說的,“無欲速,無見小利。欲速則不達,見小利則大事不成”。剛剛這么多句叮嚀,諸位學長,急躁放下了沒有?急于求成放下了沒有?老老實實安住在當下了沒有?“預知將來結(jié)果,只問現(xiàn)在功夫”,常常在那里希求未來、擔心未來,那精神都耗在這些虛幻的念頭里面了。所以農(nóng)夫為什么實在?他知道“只問耕耘,莫問收獲”的道理。
“戒闕黨也”,這個“戒闕黨”是典故,就是孔子那個時候,有一個少年常常給大人傳話。有一天來給孔子傳話,旁邊的人一看,因為孔子學問好,其他的人好奇,這個年輕人是不是來求學問的?夫子說,“他不是來求學問的,因為從他很多動作看起來,他是想要早一點當大人!睆哪睦锟闯鰜砟?都坐在大人的位子上。
沒有學《弟子規(guī)》,“長者立,幼勿坐,長者坐,命乃坐”。都沒叫他,也沒請他坐,他就自己坐下去了!拔乙呀(jīng)十八歲了!”“我已經(jīng)十六歲了!”很想當大人。我自己回想起來,好像我也是這樣,難怪成不了大器,從小就在那里裝大人的樣子?此路都跟大人并肩而走,不懂得謙退,急于要當大人,這是急躁。
夫子很厲害,這些有智慧的人,他從我們的一舉一動,就可以看到我們的心態(tài),以至于斷這個人以后的成就。待會講到的就有這個內(nèi)容,所以古人真的很厲害。但我們想著這個道理其實也并不復雜。心行一如,一個人的行為,是他的心反射出來的,所以從他的行為,可以推斷到他的心態(tài)成不成熟。所以這個也是孔子借由這個機緣,提醒年輕人不要急于求成。
接著,文章當中提到了“若范匄對秦客,至武子擊之”。這個上次有跟大家講到了。他賣弄自己的能力、學問,回去他父親打了他一頓,打到那個發(fā)簪都掉了。
相信他一輩子都沒有忘,所以范文子后來還是很有學問的。父親是厭惡、提醒他,不可以用他的才能去貶低別人、去壓制別人。接著文章里面講到的,“夫人有善鮮不自伐”,人有善行很少能夠不自我夸耀!坝心苷吖巡蛔择妗,有能力的人,很少不自傲,這個“矜”就是傲慢。
這個話我們可以自己從自身,從目前整個社會大眾來觀察,我們這個時代重視才能、重視學歷,我們冷靜看看,有才能、有學歷,甚至于有地位、有財富的人,能不能找到不傲慢的人?找不找得到?不容易找到,但是有。為什么有?保證他的家教很好。因為整個社會重視這些外在的時候,那個風氣都容易,有了就傲慢,就瞧不起人,就喜歡跟人攀比。比了,贏了就傲慢,輸了就自卑。有沒有這個情況?你們的成長都這么健康,都沒有經(jīng)過這些掙扎,你們真是家庭幸福,祖上有德。我都是在這種社會風氣之下翻滾過來的,能活到現(xiàn)在算不錯了。
我從小沒有才華,什么比賽都跟我沒關(guān)系,是自卑的。我記得念初中的時候,我們女同學都在那里敘述,哪些男孩子的優(yōu)點:要像誰的身高、誰的體格,像誰的聰明,像誰的……每一個優(yōu)點,好像排出來那個人,那個條件就是集所有的優(yōu)點于一身的男人這樣。我們同學十來個人都上榜了,結(jié)果好像找不到我。要長相沒長相,要這些才能沒才能。最后我們的女同學很善良,怕傷害我幼小的心靈,所以她們勉為其難加上一條:要有禮旭的善解人意。這是勉強加上去的。
所以,在這整個風氣的攀比之下,真的對人的內(nèi)心有很大的影響,能夠不染著,太不容易了!諸位學長,你很有自信嗎?諸位學長,你完全不跟人攀比嗎?我們清清白白來到這個世間,那個純真的雙眼發(fā)亮,現(xiàn)在眼睛還這么亮嗎?染污了多少?不知不覺!“本來無一物,何處惹塵!!惹到什么程度呢?惹到兩三歲的時候,本來一天笑一百八十次,科學家說的,不是我說的,染到現(xiàn)在幾十年之后,每一天平均只能笑七次,從一百八十次退成每天笑不出來,勉強擠出來七次。
污染了什么?就是這個貪。』嫉没际,貪求了,求不到,每天一大堆苦,比來比去,不只自己苦,還把所有的親人全部拉下水!皟鹤,你都比不上人家!薄罢夫,你看人家一個月賺多少,你才賺多少!比胰伺阒覀兪芸唷N覟槭裁大w會這么深?因為我都是這么干過來的,像我考試,我自己緊張,全家陪我一起緊張。
所以我們這一生是要帶給身邊的人幸福的,不是要帶給他們痛苦的。諸位學長,你當時候來到這個世界,想的是什么,還記得嗎? Do youremember? 絕對是要來給這些有緣的親人幸福的,絕對不能忘了初心,不能再染這些習氣了。染了,毀了自己,也傷害了身邊的人,所以這個傲慢一定要放下。
所以這個父親提醒他了,很難不染上這些習氣,不自伐、不自矜。而古人他們的心很柔軟,都能推衍整個事物的變化。你今天自伐,你今天自矜了,進一步一定會“掩人”,掩人就是貶低人,一定會“矜人”,就是對人傲慢。你種下了對人傲慢的行為、種子了,召感來是什么?“掩人者人必掩之,矜人者人必矜之”。你的人生鐵定會有很多的障礙,那個是自己造成的。
愛人者人恒愛之,敬人者人恒敬之,掩人者人恒掩之。所以人生把這些道理都想清楚,冷靜下來一想,這個人為什么看我不順眼?可能我以前對他的態(tài)度不對。事出必有因,而這個因不在境界上,也不在別人上,還是在我們自己的態(tài)度上。人生并不復雜,都是召感來的,自己的心召感,“方以類聚,物以群分”,你身邊的朋友甚至親人,召感來的。你很有德行,召感來孝子賢孫;做虧心事,召感來都是敗家子多,都是召感。
諸位學長,今天大家坐在這里學《群書治要》,有沒有人是被強迫進來的?我可以幫你伸冤。這個也是召感來的。我們沒有一份承傳文化的心,怎么今天會坐在這里,一起來學習《群書治要》?真明白人世間不復雜,都是召感,人的心境就會對一切事情負責任,他不再指責任何人。我們要了解,責人者人恒責之,“各相責天翻地覆,各自責天清地寧”。其實這么多的教誨,不都要把這個事實真相給我們說出來。為什么教我們要修身為本?因為人生整個經(jīng)營還是我們自己召感來的。
所以,這個父親把道理給他們分析得非常的清楚。不只講道理,這父親學問很好,還舉事例給他們了解。講到了,“三郄為戮于晉”,這個“三郄”是三個堂兄弟,是晉國的大夫,三個人都擁有兵權(quán),等于在晉國是位高權(quán)重,最有影響的一個家族。這三郄是郄锜、郄犨還有郄至。這些故事是在《左傳》里面,所以我們的歷史都記載這些特別發(fā)人深省的故事。這個犨字念“ chōu”。還有“郄至”,位高權(quán)重,但是這個傲慢、嗔恨心也很重,因為權(quán)力太大了。
在晉厲公的時候,有一個忠臣叫伯宗,他就勸厲公,應該要削減一下他們的權(quán)力,他們的權(quán)力太大了。這個事情傳到了三郄的耳里,他們就記恨這個忠臣伯宗,而且設計把他給殺害了。當時候有一個臣子叫韓獻子,這個人學問很好。韓獻子就感慨地說,“這么樣的忠臣、這樣的善人,他的行為是天地的綱紀,你居然敢殺害這樣的好人,你們的災難恐怕很接近了!表n獻子講到這一點。
所以,在經(jīng)典當中也是強調(diào)“蔽賢蒙顯戮”,你讓一個國家沒有能用到這些賢德的人,都要很快遭受災禍。讓這些賢人不被重用,都要很快遭受災禍,更何況是把忠臣、賢者殺害了,所以這個禍很快就來臨,當時候韓獻子就有這樣說到了。
結(jié)果后來過沒有多久,確實旁邊這些臣子,尤其是諂媚、巴結(jié)、立功的這些臣子,也看三郄不順眼,因為他們權(quán)力大,這些小人都是在爭奪這些名利,就設計把他們?nèi)齻都殺害了。當然這個厲公也是昏庸,都被這些佞臣給左右了,最后這三個人死了以后,厲公好像一年之后也被殺了。所以這些為政者、為官者,假如不知道君道、臣道,他們的災禍很難避免。這個是傲慢、嫉妒惹來殺身之禍。
接著,“王叔負罪于周”,這個是在周朝的時候。“王叔”是姓,他的全名叫王叔陳生。歷史故事名字很多,大家會不會聽得有一點暈頭轉(zhuǎn)向?你們假如真暈的時候,要放下,就不要去硬記人名,把義理記住就好了,依義不依語。我只是給大家交代一下當時候的一個背景。這兩個大臣叫王叔陳生跟伯輿,兩個人爭寵,那個時候是周靈王在位。其實也都是犯了傲慢,召感來人家跟他對立沖突,最后就被這個伯輿,也是用方法,最后這個王叔陳生也就被迫離開他的國家了。
上一次好像有跟大家講到一句格言,我們在這里也復習一下!安讲秸枷者”,每一步都要搶在人家前面的。“必有人以擠之”,一定有人走過去把他擠下來。“事事爭勝者”,每一件事都要爭第一的,不肯落人后的,都要跟人家比高下的,“必有人以挫之”,會挫他的銳氣。所以年輕不可氣盛就是這樣,要懂得謙退、禮讓、恭敬、忍讓,不要情緒、脾氣太大,謙讓,懂得謙退。 |